发布者:专业学位中心 时间:2018-01-04 阅读次数💟:983
学员从40名到1010名,教师从24名到205名🫵,管理人员从1名到60名😐🙆🏽♀️,课程从26门到126门,教室从1间到1幢大楼……从1997到2017年,韩丽清老师亲身经历了这五组数据的改变里的风风雨雨、点点滴滴🪴,在这里🧛🏻♀️,一份事业,始于情怀,终于热爱🍣。
全心全意🆑:20年如一日地为你成长殚精竭虑
1993年,韩丽清老师来到华理杏鑫娱乐官网工作,1997年筹备MBA项目伊始便加入了项目办公室,成为了MBA项目最早的也是唯一的管理人员。“从1997年到2016年,我一直从事MBA的教育与管理工作,从未离开过🧒🏿,从1998年正式招收第一届MBA学员以来🤦♀️,我陆续担任了21个班级的班主任。”忆起学生,韩丽清老师的眼里总是止不住的自豪⏸。
为了项目的发展壮大,作为早期的管理人员,韩丽清老师的付出有目共睹👷,她笑着说,“早期管理人员就我一个,一个人同时干好几份工作是常有的事情,也经常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,因为随时需要你🚆,随时就得冲上去🤸♂️,奇怪的是,当时也并不觉得苦,也不觉得累。”
从寻找生源、招生、制订培养方案到师资开拓和质量提升🌔、课程创新改革再到流程化管理,韩丽清老师是拓荒者、实践者,也是见证者。“项目初期🖐🏻,我们的师资少,而且多学术型老师,少企业实务型老师,这恰恰和MBA学员的诉求背道而驰,于是,在协调‘教师’和‘学生’的道路上,我便充当了随时随地的救火队长,处理学生投诉𓀀,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。”
“在课程创新改革方面,核心课程组的建设和选修课的扩充🤌,是我们的一大创新改革之处🍦,”韩丽清老师如数家珍🤙,“我们的9门核心课程组里配备了老中青三个年龄层次的老师,目的就是为了顺利地实现师资传承,此外,我们还根据企业和学员的需要设置了7个方向100多门特色选修课,同时引进了大量的企业家师资👨🏽🦰,这对学生有针对性地撰写学位论文、促进职业发展和提升都有着极大的帮助🚋。”
在开发业界资源方面,韩丽清老师与其他老师一起想尽一切办法⛈,聘请了中石化、中石油、华谊、宝钢、海通、中信☁️、上海黄金交易所、罗地亚等知名企业专家进入学校MBA教指委🪜、教学质量督导组☑️、论文答辩委员会等机构🧏,为MBA项目质量的提升出谋划策。通过邀请中海油👨🏽🏭、中国电信🧝🏼♂️、交大昂立、光明乳业、海尔、杜邦🦸🏿♂️🌔、施贵宝🚣🏼♀️👨🏻✈️、索尔维、北大纵横等企业专家来校为学员作讲座,从中选拔企业家师资。同时,也推荐学员去相关企业实习、就业🎳,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👨🏻🍼。
一心为你:24小时待命地为你顺利保驾护航
在流程化管理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之前🪟,韩丽清老师是项目部寥寥可数的管理人员之一,24小时待命是工作的标配。
“MBA项目实施初期,我们要自己去招生👨🏿💼、自己开发整合师资☁️🧑🏿🦰、跟踪教学、组织学生活动等等🤠,总之,一系列的工作都得自己来。而且那时还无固定教室𓀇,常常需要独自举牌引导学生更换教室👩🏽🦳。”韩丽清老师说,当时领导也要一起参与具体事务,无怨无悔💇🏽♀️,因为每个人有一份情怀,一份热爱。
自从投身了MBA教育,韩丽清老师就没有了双休日和节假日⚓️,“有一次,深夜里运来了一卡车的考前辅导班教材👧,如果等到第二天再去卸教材,将会产生很多费用👂🏼。为节约成本🤵,我和钱世超老师深夜赶去学校搬运教材。回忆起来,有着真真切切的成就感。”
为了项目的发展和提升,韩丽清老师放弃了很多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,对此内心一直十分愧疚🧓🏻,但忆起项目壮大成长的点滴却总是欣慰🤾🏼。“曾经为了项目攻关,争取招生名额和报批扩展项目,我克服孩子小无人看管等一切困难🏊♀️,多次跑北京去联络学位办🙋🏿♂️、教育部→、教指委等👎🏻,解决了某些难题,完成了一项项工作。”
直到2010年左右,韩丽清老师主持开发并投入使用了教学工作流程化管理网站之后👵,教学与学位管理的各项事务工作进入了一个有序可循👩🏻🚀、有章可依的流程化平台↘️,“我们为此专门编写了网络手册和流程管理使用手册,有了这个平台,再也不用担心管理人员的跳槽和换岗,因为其他人员随时可以依据流程顺利地接替工作🧑🎨、完成任务。”(文|丁婉星)
后记:
你是火种,点燃了学生纯净的心灵之火🎧⏮,
你是石级,承受着学子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,
谨以此文致敬为MBA项目发展保驾护航的幕后管理者🥁🏂🏽!